宾川县走好“三步棋”促进坡耕地提质增效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07 17:25:53 点击率:5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宾川县紧扣“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治理生态环境”的工作目标,把坡耕地整理工作作为一个重点,科学编制整理规划、扎实推进坡耕地整理工程建设,通过走实、走好坡耕地整理规划布局、措施落实和收尾见效促发展“三步棋”,全力推进全县坡耕地整理提质增效,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打牢了基础,全面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步伐。
布局谋全:以全局的理念做好规划
将坡耕地整理工作纳入全县中低产田改造大局,统一规划、连片整理。在规划中,组织强有力的工作力量,深入各乡镇实地勘测,认真分析全县土地利用、水利资源及现有耕地情况,提出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统筹编制坡耕地整理规划。整个坡耕地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做到“三确定六结合”。“三确定”即确定整理地点、时间和标准;确定土地整理阶段任务以及时间要求;确定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不同类型的建设标准。“六结合”即实地勘测与干部群众座谈相结合、项目施工设计与地形地貌和村情组情相结合、项目整治与新建相结合、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项目实施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项目意图与群众意愿相结合。
招式求实:以有效的措施推动工作
在项目实施中,本着“强化山区、完善坝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出实招、办实事。一是以宣传促合力。在充分运用各项主流宣传媒介的基础上,采取座谈会、动员会等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坡耕地整理的意义,动员说服群众积极配合参与,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的建设合力。二是以机制促落实。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将改造项目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安排布局到乡镇片区,并就项目建设原则、实施标准、申报、审批、验收及运行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实行田地改造项目管理“三项制度”(项目巡查制度、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和统一验收考核制度),适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施工现场开展工作巡查,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管理、组织群众参与及工程使用维护等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督促各责任单位切实抓好项目实施工作。三是以监管促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强化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每项整理工程都根据项目规划的工程内容分别与中标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和廉政建设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做到每周召开一次四方(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地方政府)联席会议,定期检查,及时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全力打造高质工程、阳关工程、惠民工程。
收局重效:以明显的成效助民发展
由于规划科学、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全县坡耕地整理工作成效显著。近三年来共完成坡耕地型改造4.1万亩,所改造的农田均达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标准,极大的推动了当地群众的发展步伐。一是田成方了,效益高了。整理之后,劣质地变成了优质地,在平川镇古底项目区,经过整理,使原来只能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田块能够种植烤烟、葡萄等经济作物,亩产值从原来种植低产作物每亩1200元左右提升到种植经济作物5000元以上,产值增加4倍以上。二是路相通了、村民乐了。在项目建设中,充分整合其它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项目,共同完成了田间道路33千米,新建田间机耕道路10.1千米,村与田间连接道路1.6千米,治理之后宽敞的田间道路为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和加快现代农业化步伐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是渠相连了,有保障了。在实施的鸡足山镇新川村、炼洞村2.15万亩坡地改造中,共完成了26千米的输水主干渠、65千米的田间沟渠,100立方米的蓄水池39个,安装管道57千米。这些水利设施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了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满足了项目区的排洪、排灌需要,确保了农作物旱涝保收。(宾川创先争优办 黄明灿)